星期五, 10月 26, 2012

意外的CD 品評之夜(下)

殘酷的舞台終究還是得繼續下去,要不然怎麼稱呼為殘酷?還是一樣先列出我那天晚上所有送上殘酷舞台的CD 專輯。
  1. 角松敏生 Citylights Dandy 日版
  2. 角松敏生 NO TURNS 日版
  3. 角松敏生 REBIRTH 1~re-make best~(通常盤) 日版
  4. 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 【SHM-CD】 日版
  5. 趙詠華 愛不愛 台版
  6. 趙詠華 只能說遺憾 台版
  7. 趙詠華 請你放心 台版
  8. Sweet Love: Very Best of Anita Baker Sweet Love 台版
之前的編號1~4號都在前面兩篇中陳述過了,這四張專輯五片CD 雖然購買地點有在日本有在台灣,但是專輯本身都是純正的日貨,也就是常稱的日版或日壓版CD。那麼從第五號開始到第八號的四張專輯,四張全部都是台壓版CD 的表現又將會是如何呢?

當晚其實是相當的給他忐忑不安的,因為咖啡店老闆說根據他過往的經驗,台壓版的CD 基本上下場都不會...太好。換個意思就是說,台壓版CD 的製造過程中,很常發生為了節省成本,把CD 本身的音軌還有音場及立體感這些給犧牲掉。

打開播放機的CD 槽,把「趙詠華 愛不愛」放進去,該張專輯的主打歌之一的"在沙漠的第七天"就這麼徐徐的流洩出來了。


天啊!!!!!!!
台灣還是有好音樂的,至少我們曾經擁有過好的音樂。

這首歌本身的編曲算是相當簡單,主要靠的是優美的旋律與趙詠華姣好的音色與高超的演唱技巧(私心論),起頭時的鋼琴音色一從號角式喇叭播放出來的瞬間,我整個人都傻了,因為真的好有立體感。就這樣從一張1998年發行,距今超過14年的專輯中,我聽到當年製作這張專輯的用心。

這張專輯的音色,我聽起來的感受是明顯的聽得出人聲在前,樂器聲在後這樣兩層的主體結構,跟「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的感覺很像。單一的樂器聲非常清晰不會有彼此模糊在一起的感覺,可惜的是音場的感受性比較差,比較沒有把樂器設計在人聲的左右前後的感覺,比較像是人聲在最前方,所有的樂器一層一層的放在離人聲後方一小段距離整齊又清楚的排列著。

不過;同樣的跟角松大叔有類似的現象,非主打的歌曲在音場的層次感就會比較差就是了。不過我在聽到一首記得不算是主打歌的"去愛"的時候,也頗為驚訝。不曉得是否因為編曲結構的關係,這首單曲出色的程度也算是整張專輯中的佼佼者。

回頭看到比較理性的層面,「趙詠華 愛不愛」這張專輯說要跟角松敏生的那三張比,除了主唱本身的音色強太多(私心論)之外,其他都沒什麼好比的,不管是樂器與人聲的層次感或是整個音場的立體感來看。然而尤其是在錄音的精緻度上,「趙詠華 愛不愛」算是道出了台灣流行音樂的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收音時不是沒下功夫,而是還可以下更多工夫,或者是說在後期的混音上可以再作的更好。我自己的論斷是「趙詠華 愛不愛」因為主唱本身音色與唱功的關係,人聲的部分在號角式喇叭的環境中顯得比「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要出色的多,但是在收音與混音的部分,離「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這張其實還有一段距離。

我敢說到台灣流行音樂的收音與混音還作的不夠好,其實我自己也覺得我這樣講有夠猖狂的。但我想我的立論基礎是來自於趙詠華是一位強調身為唱將的偶像(私心論),她本身的唱功有目共睹,也不是沒參與過唱片專輯的製作過程,印象中這張專輯還是陶喆掛製作人的頭銜。綜合以上種種,發行出來的CD 專輯在比較強硬的撥放環境中得到以上的結果,我想這就是當年台灣流行音樂的一種寫實吧。

接下來,則是趙詠華三連發的第二張專輯「趙詠華 只能說遺憾」這張。

其實;我沒有很喜歡這張專輯的說。可能是因為這是她當年跟李大音樂才子轟轟烈烈的熱戀分手後的第一張專輯的關係,整張專輯定調的太過悲情,有點喪失了她過往那種明快的面對感情順逆的灑脫感。另外可能多少也是因為之前有兩張作的"太甜蜜"的關係,這張分手後的第一張專輯才給人這麼大的落差感。

至於這張CD 專輯在當晚的聆聽感受呢?

我得說畢竟這是趙詠華的作品,雖然是又更早一年是1997年的作品,但鈴聽起來整體的感受,不會跟「趙詠華 愛不愛」差太多。

不過這個不會差太多,也可以說是好的就是那些部分,糟的也同樣就是那些部分的意思。人聲的部分很棒,很前面很集中,樂器聲同樣的不太感受的出來左右前後的位置,但重點的樂器聲絕對很清楚不會跟其他樂器聲模糊在一起。

至於說有沒有聽起來比較出色的單曲呢?我想是有的,不過不是當年的第一與第二主打歌,因為這兩首有點算是趁火打劫,炒作她分手的歌曲,詞的意境強過了曲的部分。所以我覺得比較突出的單曲,是第三主打的"我想那是你"以及一首不多人知道的"喜歡有你的夜"這兩首。

"我想那是你"這首歌在這夜的硬體設備撥出下,有著絕對的優勢,因為這是一首比較有能量,比較輕快,有著相對多人聲合音的一首歌,尤其是在開頭的人聲合唱之後,接下來不時出現的薩克斯風(我猜的)則是每每都能送出一種震動人心的穿透感,迴盪整個空間。

至於"喜歡有你的夜"這首歌比較特別的部分是由趙詠華自己製作的。既然是自己製作,當然聽起來感受就明顯有些不同。不過這個不同不是之前著墨在收音或音場上的不同,而是人聲的部分。我想以我能夠描繪出的形容詞來說,就是這首歌被唱到一種甜美的極致了吧!雖然整首歌聽起來感覺上是還在熱戀期就錄製好的,只是挪到這張專輯來發。

繼續看到趙詠華三連發的最後一張專輯,「趙詠華 請你放心」。

1997年底發行的專輯,同樣是有些在炒作她的失戀,不過氛圍上沒有前一張那麼強烈,那麼至於聽起來的感覺又如何呢?

只能再說一次,好就是那些好,不好也就同樣是那些還可以更好的。趙詠華的這三張專輯跟今井美樹的那一張雙CD 比較起來,真的是就只有人聲的部分強太多,然後很可惜的一些音場上的感受就真的弱的多了。不過兩者之間又有些決定性的不同,今井美樹可能J-Pop 的關係,編曲與收音上都比較重視每一個樂器間的平衡感,比較不會刻意把某個樂器聲作的比較高調。但是趙詠華的專輯則是走完全不同的風格,一些聽的出來比較"用力"製作的專輯,都會有某些個樂器音色被刻意的獨立凸顯出來,例如說鋼琴、及他薩克斯風這些。算不上有到solo 的程度(那是角松大叔的特長)但感受上有些是讓人覺得是拿這些樂器音色去跟趙詠華合唱的感覺。

也因為這個緣故,趙詠華的這三張專輯,這些被刻意作大的樂器聲總是非常的引人注目,但同時也反應出了這三張專輯的一個頗可惜的缺點,就是左右聲道與音場的模糊不明顯。這個模糊不明顯讓原本可能是特別請樂手吹奏的段落,把那些只有樂手真人演奏時的特色浪費掉,變得如同用合成樂或音色庫的效果相去不遠。

不管如何;總結的來看,趙詠華的這三張專輯,我的確可以說是有到達一定錄製品質,也很欣慰台灣的流行音樂曾經有過那個追求品質與理想的年代。

接下來就是今晚最後的一張,編號八號的「Sweet Love: Very Best of Anita Baker Sweet Love」這張專輯了。

之前在(上篇)有提到過,這晚品評的八張專輯九片CD 中有一張是大地雷,沒錯;就是這張「Sweet Love: Very Best of Anita Baker Sweet Love」。

在這張專輯之前,其實我根本不認識Anita Baker 這位傳奇靈魂樂女歌手,我的一個朋友甚至在聽過我丟給他的某個現場演唱段落後說,這人是"吞炭"來唱歌嗎?

由此可見Anita Baker 這位靈魂樂歌手本身是以充滿磁性的音色來抓住世人的目光的。第一次聽到這位歌手,是在廣播中聽到忘了啥節目,找林志炫上節目分享他喜歡、他收藏的一些歌手,其中他就播放了這首經典"Caught Up in the Rapture"。

(為了強調吞炭女歌手的威力,特別挑Live 的版本)

我還記得當時我是在我的車上那個密閉空間,車子發動著等人的空檔時聽到的,我整個人都傻了!!!!!

怎麼這麼好聽,這麼有穿透感,這麼的穿透人心啊!!!!我整個心靈好像都被她的歌聲給擁抱、親吻過了一樣。

也就是這個緣故,後來我在逛唱片行的時候偶然看到有這張「Sweet Love: Very Best of Anita Baker Sweet Love」精選輯的時候,毫不考慮的就買回來了。不過卻同時給當時的開啟了一道始終無法參透的謎題啊~~
為什麼同樣的一首歌,在我車上用車上的CD 播放機播出來,怎麼這麼沒有fu 啊?!

不是音量小,也不是聲音品質跑掉,也不是重低音不見,但聽起來就是很平凡很普通的感覺。買下來的這幾年總有幾次在開車的時候聽這首歌,這些疑問總是不斷的浮上心頭。我總是覺得這張專輯,好像只有在用耳機聽,尤其是後來買的Sony DR BT-50這款大砲級的藍芽耳機聽起來的時候才比較有感覺???

這晚一拿去撥,當下的瞬間連咖啡店老闆都傻眼了!

咖啡店老闆說,如果不是因為他聽過這首經典的"Caught Up in the Rapture"與另外一首"Sweet Love",他真的很難想像我帶來的這張CD 居然在壓片的時候可以被偷工減料的這麼誇張!!

(吞炭境界二連發)

簡單來說,就是數位資料被壓縮掉之後的產物。原本高頻的部分,抹掉。原本低頻的部分,抹掉。原本分散在多軌內的音場,合併掉。只剩下一點點的左右聲道留給消費者當作一點誠意。

他媽的,在這個下載猖獗的年代,我買CD 就是希望能夠作高階音質的收藏用途,我的耳朵跟我的聽力稱不上頂級,我還有嚴重的耳鳴跟腦鳴,但這不代表我就該接受花錢買的是爛貨啊,尤其是這貨爛到我的耳力都能分辨出來是爛貨啊...

老闆的看法是我買到典型的台壓片了才會變成這樣,我原本還頗為疑惑,沒想到回家把CD 盒翻出來,看到CD 上的這一行字,我真的啞口無言了。


我想,要我以後買外國藝人的台壓版CD 我想是很難了!

標籤: ,

星期一, 10月 15, 2012

意外的CD 品評之夜(中)

接著來進入到殘酷舞台的下半場吧,不過在這之前,先再度的列出我到底那天晚上拿了哪幾張CD 去作品評(講品評真的太假掰又機歪)。
  1. 角松敏生 Citylights Dandy 日版
  2. 角松敏生 NO TURNS 日版
  3. 角松敏生 REBIRTH 1~re-make best~(通常盤) 日版
  4. 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 【SHM-CD】 日版
  5. 趙詠華 愛不愛 台版
  6. 趙詠華 只能說遺憾 台版
  7. 趙詠華 請你放心 台版
  8. Sweet Love: Very Best of Anita Baker Sweet Love 台版
角松大叔的三張CD 講完了,接著就來看看今井美樹的這一張精選輯「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這張專輯是我手上少數幾張日版專輯的其中之一,比較特別一點的又是它並不是我去日本玩的時候搬回來的,是我在武昌街(好像是)的佳佳唱片行那邊尋寶找到的。

那天只是順路經過進去晃晃,原本是不預期我會有什麼特別的發現的,畢竟因為以前佳佳唱片的訂購日版CD與DVD 的服務讓我失望過,單純就是進去繞繞。在日文CD 那一櫃前來回個幾次,很不可思議的架子上居然會有這張「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擺在那邊,我心裡想的是"搞不好又是哪個客人放老闆鳥,訂了沒取貨吧"。

會這麼說也很簡單,因為如果沒有個三十幾歲以上的人,大概不太會去找今井美樹的專輯來聽,同時如果找的又是「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這張精選合輯,那麼年歲想必又更高一點了。

「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基本上是Ivory與IvoryII的合裝版,也就是說原本這是兩片CD 分別於1989與1993年出版的,收錄的就是從1986年的專輯「femme」到1993年的專輯「flow into space」之間的精選輯。
(就讓我略過日本人愛用的單曲試水溫模式下發的那些單曲吧)

對我來說;買這一套兩張的CD 其實還有個額外的特別意義,就是我一直希望能夠找到「Lluvia」這張專輯,或有收錄"Lluvia"這首歌的IvoryII ,因為我超級喜歡這首歌,之前也特別寫過跟這首歌有關的一篇文章。既然是眼前送到口的肥肉還有什麼好猶豫的,我記得我當天跟本沒去提款,直接刷了卡就帶走了。

回憶到此打住,來談談那天這兩張CD 放出來聆聽的感受吧!!

我靠!!!!!!!!!!!!!!!!!!!!!!!!
我的天啊!!!!!!!!!!!!!!!!!!!!!!
上天怎麼對我這麼好!!!!!!!!!!!!!!!!!

大概就是以上三句話可以形容。

這兩張CD 有一個前提我必須先一講再講的講清楚,就是這兩張專輯收錄的歌曲是1989年到1993年那個時代的東西,而這兩張一套的CD 的出版日期則是2009年。也就是說;這是重新錄製將近二十年前的音樂下的產物。在原始的錄製盤帶可能還沒有廢盤的前提下,以2009年時代的科技將這兩張CD 重新問世,其實裡面有太多的不可預期因素了。

但是這真的讓我好感覺到意外啊!雖然受限於時間沒有每一首都放來聽,但是我因為想先聽到"Lluvia"這首歌,而先放了IvoryII 這張。聽到第一首"retour"的前奏的瞬間,我就跟老闆交換了一個眼神...

這個眼神的意思是說,我跟老闆都知道這是二十多年前的歌曲,還是商業性的偶像歌手(對,那個年代的今井美樹算是偶像歌手)的歌曲,但錄音跟收音這些功夫卻是意外的"扎實",這個扎實的程度甚至直接反應出當年今井美樹的歌聲是有多稚嫩是多麼的需要錄音工程補強的不成熟。"retour"這首歌中,絕大部分的實體樂器與電子合成樂器的音色,都有被扎實的錄下,並不會有那種每個樂器間的音色很模糊很溶在一起的感覺。


老實講,如果以角松敏生那三張,明顯聽出三層遠中近的錄製技巧來說,「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的確是沒有那樣的優秀的。但是想想這是二十多年前的偶像歌手的作品,其實我覺得已經非常不遜色了。尤其是在於今井美樹的編曲中電子合成樂器占的比例不低,可是這部分卻沒有在CD 的錄音工程中偷懶,左右聲道製作的非常清楚,雖然鼓聲明顯的退的不夠遠卻不至於沒有立體感,這首歌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聽起來,我覺得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前面也提到,這首"retour"的收音功夫作的札實程度反應出了今井美樹歌聲的不成熟,但這個不成熟指的是??

高音;今井美樹向來不擅長的高音領域,在歌曲中雖然有聽得出來她有嘗試往高音的部分唱,但在今晚這組喇叭的驗證下,可以說整首歌都可以聽得出來,她的音色乾淨舒服但是沒有辦法表現的厚實與寬廣。我當下聽完"retour"覺得頗有些好笑,因為1963年出生的今井美樹出版"retour"的這一年,其實已經27歲了,但音色在咖啡店老闆的喇叭中播放出來,聽起來居然像是小女生的感覺("retour"這張專輯於1990年出版)。

斷斷續續的還聽了IvoryII 中其他的一些歌曲,整體的錄音品質感覺上都跟"retour"的質感相去不遠,只是說歌單的順序並不是依照今井美樹的專輯出版順序排列的,中間會穿插一些她晚於1990年的作品以及刻意唱的舒服取向的歌。聽得出來她的專輯在製作上,有越來越刻意讓她盡可能只表現中音域的特色,就是療癒感比較強烈的那個方向去走,算是一種藏拙於巧吧。

殘酷的舞台還是要繼續的,"Lluvia"這首我鍾愛已久的歌曲雖然我也很怕讓她上場接受品評,但機會難得,還是上了吧~!

"Lluvia"放出來的那一刻,我有感覺到一點也許是感動也許是睏意的淚水在眼眶中流轉了一會兒。
與"Lluvia"這首歌相遇在我的高中時期,優美的旋律與當時國內電視台播出時打上的歌詞字幕,讓我始終從來沒有忘記過這首歌。即使我的人生一如這一夜的淚水在名為歲月的眼眶中流轉了十多年後的現在。

(這是演唱會的版本,跟CD 的編曲略有差異,還因為壓縮的關係,左右聲道好像也沒了)

回到理性的層面來看,這首歌的表現如何呢?

我必須說;算的上是中規中矩。而且還頗為運氣好的是,這首晚了"retour"一年的歌曲不知道是否是相同的製作人的關係,在今井美樹的特色上拿捏得更為道地。在"Lluvia"這首歌中,今井美樹完全不需要刻意硬拼她不拿手的高音,完全的就是柔柔的把一首歌平順的唱完,就已經是最好的詮釋方法了,畢竟這首曲子本身已經很美了。

在我能聽得出來的錄音品質的部分,這首歌由於電子合成樂也用的非常多,實體的樂器就是簡單的鼓聲跟bass 的音色,這兩者沒有什麼特別的。反而是比例極重的電子合成樂的部分有一點可惜的作的不夠立體,位置好像有點放的太過左右兩邊了。

"Lluvia",令人從不遺憾的相遇。

結束了IvoryII 的品評,我放進了Ivory 這張收錄的更為早期的精選輯,一樣的我沒有每一首都聽完,不過曲目一號的"夏をかさねて"讓我算是有驚艷到了。

我很勉強的看了一下日文的資料,這首"夏をかさねて"收錄在她的第三張專輯「Bewith」中,不知道是否也是今井美樹開始參與製作的第一張專輯的關係,這首主打歌(以當年來說理論上第一首歌絕對是主打歌)"夏をかさねて"在這對號角式喇叭的表現下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好。

有一點美中不足的,依舊還是今井美樹在這首歌中的高音的表現,尤其是副歌那邊高音的部分,聽起來就是像小女生在唱歌。可是不看這個部分,這首歌的立體感讓我記憶深刻。


不曉得是否是鼓的編曲有所不同,這首歌聽起來一直給人一種往你的方向推送過來但不窘迫的感覺,一些刻意做得很"空靈"取向的電子合成樂,也非常恰當的流蕩在這個由鼓聲擴展出來的空間中。我聽不懂日文,也從沒看過這首歌的日文歌詞,但這首"夏をかさねて"很明顯的在告訴我這是一首情歌,一首懷抱著淡淡的憂傷回憶著消逝的戀曲的歌曲。

殘酷舞台中篇結束,其他的下一篇一次分曉,包含即將提到的一張連我這音痴都聽得出來壓片偷工的專輯。

標籤: ,

星期五, 10月 12, 2012

意外的CD 品評之夜(上)

老實說我不是一個喜歡比賽的人,我沒有那種強壯的抗壓性,原本我應該秉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為人態度對待我身邊的人。但很妙的,真的很妙的就在我常去的師大路品客咖啡,居然有這樣一個晚上,非常叨擾了咖啡廳老闆,老闆借出了他最近從朋友那邊迎回來的一組喇叭與播放器還有擴大機,讓我把手上一些常聽的CD 帶去那邊接受了品質的驗證啊!!

先說一點;我對於音響是完全不懂的,對於音樂向來也是音痴一個。聽什麼音樂覺得好聽,完全都是出於自己的主觀,這也讓我在音樂CD 的選購上顯得「冷僻」,而且這個「冷僻」還不是那種別人心目中充滿品味的非主流那種,算是屬於活在自己世界的那種封閉性的「冷僻」。

這一組就是老闆手上的喇叭,好像叫啥號角式喇叭,老闆買的是二手貨(挑過的二手貨),外加圓桌上那兩組歷久彌堅的撥放器與擴大器,品評CD 的夜晚就開始了。

先講一下什麼是我品評的重點好了。這是老闆說的,目前市面上的CD 音樂,為何刻意要拿到威力比較強大的音響來放呢?因為這可以聽出這張CD 的兩個主要的特質。

一者是CD 中收錄的音樂在演奏或人聲演唱上,是否有展現出追求品質的格局,這可能牽涉到樂手,錄音室,還有後製工程這些繁大的項目。
二者是手上的這張CD 是否在壓片(數位燒錄)的工廠製程中,有被偷工減料過。

比較好玩的是第二者,我以前從來不會去想到CD 在壓片的過程中,可以偷工減料這件事情,雖然說我自己就略知一些這種降低燒錄時間成本的方法。

那麼如果有偷工減料,差別是什麼?又顯現在什麼地方??

老闆的說法是說,差別就在壓片所花的時間變短與機器可以選擇較低階的以節省生產成本。

至於偷工減料的壓片結果,通常就會表現在聆聽品質的弱化。這個品質上的弱化也是一種很巧妙的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較量。首先;你其實在一般的撥音環境下,例如耳機或一般的家庭音響這些環境下,發現這張CD 撥起來很OK ,高音是高音、低音是低音、bass 是bass。但是妙的就在於如果拿到比較強力的撥音環境,例如我剛剛說的那些硬體組合,你撥這張CD 的時候,最明顯的是你會感覺到「ㄟ~?怎麼我的CD 被這麼好的音響放出來,反而變得好單調?!」

我還就真的這麼巧,真的手上有一張CD 中獎,放出來簡直慘不忍睹(爛),雖然我之前在我汽車上的破音響放的時候,就有點懷疑這張CD 怪怪的了。至於是哪一張CD 就先賣個關子。

我品評了(講品評真的有夠假掰,還有每張也不是每首都聽)以下這8張CD :
  1. 角松敏生 Citylights Dandy 日版
  2. 角松敏生 NO TURNS 日版
  3. 角松敏生 REBIRTH 1~re-make best~(通常盤) 日版
  4. 今井美樹 Ivory&IvoryII 【SHM-CD】 日版
  5. 趙詠華 愛不愛 台版
  6. 趙詠華 只能說遺憾 台版
  7. 趙詠華 請你放心 台版
  8. Sweet Love: Very Best of Anita Baker Sweet Love 台版
這八張專輯的順序,是我拿來試聽的順序,偏近我個人的喜愛度,跟出版年代這些完全無關。還有一點就是,趙詠華的專輯我原本沒有要拿來品評,是老闆的員工好玩丟進去放才意外的聽了一輪。

老闆在開始之前就有先說了,以他的經驗,通常「台版」或台灣出的CD 碰上地雷的機會比較大,所以他相當的偏好買EU 版的CD。這一講讓我聽的是皮皮挫,雖然說CD 買了就買了,我也不是那種會把東西丟掉重買的人,但是想想我會在這個「下載」橫行的年代選擇買原版CD 為的就是基於認同這張CD 的音樂,想要買下來保存之餘,也希望我買的CD 有收錄到最高最好的音質,畢竟mp3 等級的壓縮格式,其實聽多了我也是聽得出來哪裡有瑕疵的。

我打開我的CD 袋,看了看決定先拿「角松敏生 Citylights Dandy」這張先來打頭陣,畢竟整體上這張在車上的破音響放出來算是最穩定的,而且角松大叔又很創作人本色,對自己的音樂相當堅持,我想說把這張牌先打出來,應該會是個好的開始?!

第一首的"Dandy...in the Citylights"只是一首只有短短音樂的序曲,聽起算是相當有那麼一回事,至少鋼琴跟keyboard 的音色相當協調,整體的立體感與音場的感受也是很OK 的。

接著順序撥下去就是主打歌的"HOT LAZY NIGHT"了。

聽起來算是相當不錯,鼓聲明顯的感覺得出來離自己較遠,及他聲也聽得出來明顯的位於左側,人聲很自然的擺在中間略微靠近我,立體感有了,音場也有了。這讓我相當的高興,當年從日本搬回來這張CD 相當的值得啊~~~



不過也沒有爽多少首歌之後,嚴肅的現實就來了。角松大叔的這張「角松敏生 Citylights Dandy」明顯的可以聽得出來,不是主打歌(當初主打六首)的時候,收音明顯變得模糊,雖然不至於到最糟糕的"平掉"那個境界,但是仍然聽得出來,這些非主打歌的樂器聲在音場中的位置與人聲變的非常靠近且參雜,聽起來依然保有立體感,左右聲道也聽得很清楚,但就是沒有主打歌的那六首來的有「臨場感」。

接著繼續上,我接著打出同時期我去日本旅遊帶回來的另外一張「角松敏生 NO TURNS」來聽聽看。

這張出版的年代比「角松敏生 Citylights Dandy」早一張,算是他之前失去了御用bass 手 - 青木智仁與御用吉他手 - 淺野祥之之後回歸樂壇的一張專輯,走的是他都會貴公子之外另一個海灘男孩路線的專輯。

第一首歌"REMINISCING"一下馬上就令人為之一振。那個由今剛操刀的吉他solo 馬上充滿整個空間,說是先聲奪人一點也不為過!!每次每次當我輕鬆的開車出門的時候,都喜歡選這首歌當作一種出門的"進行曲"。



順序往下撥著,來到了另外一首"You can go your own way"的時候,不愧是御用打擊樂手之一的大儀見元,那個鈴鼓馬上就把整個空間帶向一種淡淡的憂愁氣氛。

「角松敏生 Citylights Dandy」在這組硬體的撥放下,好的來說也是音場充足,臨場感也感受的到,樂器與人聲之間的相對關係明顯,跟「角松敏生 Citylights Dandy」差不多。但糟糕的也是完全一樣,只要不是主打的歌曲,在我車上的爛音響上還聽起來不錯的歌曲,到了這裡之後完全的"坦白從寬",一開頭就聽得出來,又是那種音場、立體感、臨場感什麼都有,但是什麼都很模糊的狀態。

好吧,我想說我手上幾張有自信的牌已經先出了兩張了,既然角松大叔的"新專輯"都出了,那麼他自己重唱自己口水歌的的這張「角松敏生 REBIRTH 1~re-make best~」也一起上吧!!

這張專輯是我上個月才托去日本玩的朋友順道買回來的,要價台幣一千出頭,我朋友還訝異怎麼會這麼貴說?!
老實說我碰上喜歡的東西,只要沒破萬不太會去注意價錢,所以為啥這麼貴,也真的不用來問我。不過不曉得是否因為有點貴的關係,這張「角松敏生 REBIRTH 1~re-make best~」原本我自己聽起來,是一張非常老人家八零年代編曲風格的重唱專輯,角松大叔把他自己以前一些走紅過的歌曲,或者是在演唱會上常演出的歌曲,拿來重新編曲與配唱,風格大抵上不脫這些歌曲在近十年他在演唱會時演出的編曲版本。

這張聽得比較多首,大概聽了七首歌。聽完只有一種角松大叔作事情果然堅持與實際的佩服,好處與壞處跟之前兩張可以說是幾乎相同。只是令人非常意外的,這張反而是"A Widow on the Shore"與"SUMMER EMOTIONS "及"Wave"這三首慢歌,不在認真製作的名單內ㄟ!

經典的High 歌在這張重唱專輯中,算是被製作得相當出色,在我車上放來OK 的歌曲,在這天這組硬體的表現下,顯得更具有張力與戲劇效果,可以說都是加分的狀態。尤其是經典的"After 5 Crash"這首歌裡面;本田雅人的薩克斯風與最後那段經典的由角松大叔自己solo 的電吉他簡直可以說是太威了,完全沒有辜負這晚的音響環境,我除了一個爽翻天之外簡直沒辦法形容。



大略的聽過角松大叔的三張日版CD (也只有日版),結論就如我之前寫的,幾乎可以分為用功跟摸魚兩組清單,只要是主打歌就幾乎在用功清單內,至於摸魚清單內的就是自求多福了。

用功清單內的歌曲,鼓聲一定非常明顯的位於自己的最遠方,然後再來感覺到的是及他或bass 的聲音,最靠近自己的中央就是人聲,很明顯的一定會達到三層的架構。至於打擊樂的部分則是感覺穿插在及他與鼓聲之間。還有有一個可以特別提的是吹奏型的樂器,只要是吹奏體系的樂器,只要聲音一下,就會有如突然的站在比人聲更靠近的位置一口氣的噴發出來,以「角松敏生 REBIRTH 1~re-make best~」這張裡面的最為明顯。

殘酷舞台的上半回算是結束了。

標籤: ,

我想;我不算是個有人權思考的人

昨天;跟一位非常有公民意識的朋友聊了兩件事情,我發現我真的是一個很冷血的人。
1.問我贊成陸生是否納入健保?
2.本勞與外勞的薪資該不該脫勾?

我的回答第一個問題是我贊成陸生納入健保,雖然對岸的飛彈還對著我們,但畢竟他們算是留學生且算的上跟我們同文同種,台灣對於各國留學生與僑生都是有納入健保的,對陸生好一點,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可以,雖然也不會換來對岸不要把飛彈對著我們。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的回答,被我朋友戲稱為毫無人權思考。因為我想都沒想就說了本勞外勞薪資要脫鉤!!因為外勞的人數規模太大了,硬是把兩者的薪資綁在一起,你就永遠聽著大學畢業生喊她只有22K的薪資吧~

我知道我這樣說,會被人當作是在剝削外勞的福利,但人權與經濟,我永遠站在後者那一邊,我信仰富而知禮這句話,人都吃不飽了還管你那麼多~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