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26, 2015

官方網站不吃套餐吃套餐理論的核心價值

將明星商品搭配周邊的產品組合成套餐出售,這是套餐理論的方法,思考為什麼需要將商品套餐化則是核心思考,我寫這篇討論的是後者。

一樣是2014 年下半年的某天,我去了書局與"老人"們進行觀念上的溝通,除了之前提到的要為廣文書局官網企劃發想些什麼內容之外,還得逐漸的讓他們接受一個觀念。

任何文字圖片內容放上網路之後就會面臨很基本的兩件事,被偷與被要求。

被偷沒什麼好討論的了,被要求是什麼意思?

很簡單;就是被要求正確性。
放上網站的資訊,不管有多高或多低的機會,總是會有網友按照你公布的資訊跟你接觸,好比說訂購書籍或按圖索驥的前往書局的所在地。而這時很重要的大原則、鐵律就是講過的話要負責。

放了什麼資訊在網站上,就要對這些資訊負責。

一開始書局的"老人"不懂這有什麼重要的?
他們覺得既然網站是自己管的,有錯誤被抓包,馬上改掉就好了啊?偷偷的改也不會有人注意不是嗎?

大致上這樣子是對的,但僅限於那些可以改的,例如書名錯了可以改,價格錯了可以改。
不過通常這不叫改,叫更新或校正,是應該要專門寫在廣文福袋裡面的,例如這篇「出版品目錄勘誤」。
(那種多一個贅字的小地方當然就不客氣偷偷改了)

這之中尤其是一些消費的政策性資訊最好是不要有錯或反反覆覆改來改去的。
好比說訂購書籍的運費是否有折扣?本地消費與海外消費方式是否有差?書局的地址在哪裡?

這類內容寫上去之前就要有一槌定音的嚴謹,真的要改也要盡量以"更新"的態度去改。
打個比方;像是因為台幣匯差或通膨導致廣文書局要去調整一些成本費用才透過公告的方式宣布修改。

總之這類的內容要嘛不寫,要嘛寫了就要不斷的確保正確性,因為在商業網路應用發展了超過十五年的現在,官方網站政策性的資訊有錯誤被抓到,絕對會成為這個網站未來發展上的"壁壘"。
(內容不寫嫌少,寫了有錯被抓到俗稱-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印象中當我講完這落落長的一輪話大概10 分鐘,我家書局的"老人"們似乎因為不能理解而進入了深度熟睡症狀(笑)。
但好在某段以前聽過的演講閃過我的腦海,讓我可以稍微扭轉一下這個窘境(大笑)。

我提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麥當勞這類速食餐廳要作出套餐來賣?」

"為了賺更多的錢啊!"
這是我當下聽到最多的回答,不過我說這不是創造出"套餐"最基本的原因。

試想一個狀況;今天你走進麥當勞,服務生背後的牆上寫了百百款的東西,漢堡有20種,薯條有5 種,飲料有15 種,其他有的沒的還有30 種。
請問這時候一個上門點單的客人,在沒有套餐一項一項點的前提下,會在櫃台這邊用多少時間點一份餐?

時間是金錢,一天開店的時間就是那麼長,如果上門的客人中十個有三個因為對麥當勞不熟而不像其他人快速的念出自己熟悉的產品,在那邊慢慢看慢慢點,你後面有多少上門的客人會被耽誤?

就麥當勞而言,他有多少產品可以賣,甚至他有多少座位可以招待客人在此刻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櫃檯能否快速的消化掉客人的點單?

此時套餐的優勢就出現了,常吃的人也許不需要,但對於不那麼熟或不想動腦的客人而言,濃縮過的套餐選擇,不管是自己十選一或由服務生現場推薦,櫃檯消化客人速度絕對會是大幅度的提升。

每個生意人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個產品都能找到販賣的對象賣出去獲取利潤,問題是常常我們希望賣越多、更多產品的同時,就如麥當勞的這個例子-阻礙我們能做更多生意的"壁壘"反而來自越來越多的產品想賣所引發的災難。

這不是典型的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嘛?

廣文書局官方網站這個網站的設計不以追求利潤為第一優先。我們在意的是能否傳達更多中國古典文學的資訊、以及能否持續的推廣國學。
但每每越是我們想要強調某個初衷,我們就越容易當局者迷為自己製造出限制自己的壁壘。

套餐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但對廣文書局官方網站而言,避免"有了問題因此需要套餐"來解決的狀況,才是我與"老人"們在企劃網站時需時時保有的謹慎。

標籤:

星期三, 5月 13, 2015

透過官方網站幫助轉型品牌化

在幾次與書局的"老人"們溝通建構廣文書局官方網站的過程中,一切算是往好的方向慢慢的前進中,只不過得回答得釋疑的也越來越多。

我的確書念得不多,但很好運的經歷的幾個工作都還算是相當有內部學習氣氛的公司,多多少少都有過請外賓來演講來分享這種事,而我也好狗運的有些內容還真的聽的入木三分。

在某次去書局持續溝通該怎麼設計這個網站的機會裡,有人提了一個很核心的問題:
「有了網站書局會有比較多的收入嗎?」

這個問題拿去給外頭任何一間幫人行銷幫人蓋網站的公司去問,我想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會以非常"機械化"到"光速"的反應跟你說:
「會的,一定會有幫助的!」

好一點的會說:
「會的,我們有根據我們的經驗估算出可以提高多少百分比的業績」

再好一點的還會說:
「會的,只要按照我們提供的策略操作下去,您的營業額就會提升的」

那是不是真的可以提升營業額呢?
我當下很誠實的對"老人"們說「大概不會,不過這不代表我們就不需要一個網站」。

我這句話說的很殘酷,但也算是給彼此都打一個預防針。因為在我的規劃中,假設網站上線的第一年是一個階段,那麼在這個階段中網站純粹就是一個宣傳品。你可以把它當成是路邊發的廣告,找人發的名片,甚至是報紙上買的廣告。
不管是哪一種,網站就是一種宣傳品,宣傳什麼??

宣傳廣文書局是一個品牌(Brand)。

廣文書局存在很久了,久到大部分知道它的人對它的印象僅止於一間出版販售古文書的書局這樣刻板的印象。
而這點也是大部分台灣這些老字號店家的問題,老字號到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特色"活"進下一個時代。

所有的這些老字號店家都會去尋找新時代的媒體、通路持續的讓自己曝光,讓外界、讓新一代的人群知道自己的存在。但這些店家都成功了嗎?我想失敗的應該還是常態分布的佔多數。
至於成功的人以我自己的觀察都有個特徵,就是他們從不把最大的心力花在尋找這些新的媒體、通路上。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媒體、通路,不把心力花在這些上面要放在什麼上面?

我的答案很簡單,是內容與企劃與核心價值。

歷史總是可以讓人借鏡,新的時代的確會有新的媒體、通路出現,但作這些上游生意的人永遠都會把這些新的媒體、通路最大化與規模化來捕捉每一個有可能成交的case。
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新的媒體、通路只是沒有靈魂的硬體,它們只是一種承載的平台,只要你符合進入門檻(通常很低,會越來越低)與繳的起錢(一樣很低,會越來越低)你就能跳進這個新的平台,新的地平面。

但是你準備好了嗎?你跳進去這個平台後你要拿什麼給人看?你要跳進去之後一邊摸索一邊改進嗎?

我在網路產業圈子當個基層員工十五年了,我深知第一印象有多重要,所以千萬別浪費你的第一次曝光。
同樣的若你沒有先把show 準備好再上台,你只是個白花錢租舞台排練的笨蛋。
最重要的是主事者的心態,永遠會反射出你的產業在網路上被塑造成什麼模樣。
(當你怎麼看待你的事業,它在網路這個新媒體、通路上就會是什麼樣子。)

所以我們廣文書局需要一個網站的現在,網址叫什麼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反而是書局有什麼內容可以透過企劃階段討論後轉換成網站的內容。又我們自己對廣文書局這個招牌有什麼核心價值的認知,讓核心價值去反射出網站的設計風格與訴求對象。

買什麼domain 或哪一間公司的網路空間這些事情,我不能說它的重要性是最後一里路,但這些事情絕對不會是最重要的。

至少;曾經帶過我的彭喜埶大哥(已歿)曾經不只一次的在我們這些小鬼頭面前強調:身為一個設計師,你就是不能對你的案子沒有一點想法。
一轉眼工作十五年以來,我真的很感謝我曾經遇到過非常多優秀的前輩,不藏私的讓我學會了許多思考方式與作人作事的準則,讓我今天面對自己家的廣文書局要賦予新生命的時候,雖然萬事起頭難但不至於一籌莫展無處入手。

在我說出要為廣文書局開發官方網站前,幾次與書局"老人"們的閒聊與極深談中,我嗅到了的確有想要把廣文書局未來朝品牌化的方向推動的企圖心。
這恰恰與我心目中思考的書局的核心價值不謀而合,也基於這樣一份明確的核心價值,對於寫網站企劃不是本業的我來說,居然只花了三天就準備好了網站企劃的九成。

標籤:

星期一, 5月 11, 2015

作網站的to be or not to be?

其實這個標題還要加上can it be?

雖然說我因為之前在綠葉整合行銷有過近一年的[PM]及[專案窗口]的經驗,但我很慚愧的的說,以前會的東西都是些很硬的技術知識,真的碰到要"整合訴求"與朝向"品牌化"經營的自家網站時,還真是萬事起頭難...

第一個難題算是出在自家人的身上。
由於我沒有參與經營,書局都是現有的"老人"在營運,這些人對於任何一種數位化的"技能",都是非常陌生的...Orz
("老人"=老員工,不是elders 那種 ^_^|||)

舉個例子來說,雖然我曾經教過非常多次,但我還是得常常下班後在外頭找間漫畫店或便利商店,開我的NB 遠端到書局的電腦去,只因為Email 要夾帶附件又忘了怎操作~哈!

有鑑於此;我在去書局跟他們聊天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念頭是這個網站不要有難的讓這些"老人"不願意接觸的功能!!
所以第一個在概念階段(brainstorming)被我排除掉,被我很明確的點出不會為這個網站賦予的功能就是"線上購物"。

有過相關經驗的人會知道,"線上購物"="進/銷/存"。
這幾個字簡單的不得了,但是背後牽涉到的事情少到你每天可以用紙本的作帳記錄寫一寫,也可以多到你買一套套裝軟體來全盤處理。但不管用前者後者哪一種作法都對於書局的"老人"都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書局運作這麼多年下來,他們已經有了自成一格的管理方式,現在去導入一套進/銷/存的運作體制對他們而言也只是增加工作的負擔。

所以在這個網站的"理性"訴求上,我一開始就決定不要放直接的"線上購物"進去。不管怎樣就是不要放直接的"線上購物"進去。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果然當下就有人問我,那如果還是有人想透過網路跟我們訂書呢?
因為比起電話或傳真,用網路的傳訊對某些人來說還是很方便的,擺在嘴邊的肉難道不吃嗎?
我的回答也很簡單;
是的,我們不作直接的"線上購物",但我沒有說不作"線上購物"。

直接的"線上購物"對於書局的員工來說必須多學一套綁在網站後台上的進/銷/存作業。姑且不論操作難度高低,要學的東西是多是少對於這一群"老人"來說都會一種心理上的負擔,因為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變多了。
我不樂見因為任何人覺得要做的事情變多了,就使的這個網站的計畫胎死腹中。

所以我提出了另外一個解套的方式。

我們作"線上下單"不作"線上購物"。

這個"線上下單"就是相對於直接的"線上購物"所作的間接的"線上購物"。走一個巧門。

我在網站的架構上設計一個"聯絡我們"的留言板功能,這個功能本身開放給任何人提供意見給我們,當然也包括了如果有想買的書,可以把書單透過這個功能轉發給書局的人員。

我們假設今天有位網友把一份書單透過聯絡"聯絡我們"轉達給書局。

當書局的人員接到網站後台發來的通知,就會看到這位網友寄來的書單。
由於僅是文字而已,書局的工作人員等於是看到一份傳真或接到一通電話。源頭上雖然是透過網路傳送的訊息,但接進來之後它與傳統的訂書單沒有任何差別,然後就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確認訂單與該網友的實體聯繫這些後續動作。

這雖然不是什麼很好的解決方案,但基於"網站要能上線"的大前提下,我也許不能讓每位員工都很愛這個網站,但我一定得想辦法讓最少的人討厭它。在我的經驗之中,不要讓不該學習的人去學習,這會是一個公司官網網站在其公司內部存續長短的分水嶺。

作,或不作,或能不能作。通常作了(或不作)就是你的答案。
這沒有標準答案,但不論是哪一種決策,決定之前你得收集資訊仔細評估,作之後是好是壞你也得一力承擔,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