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19, 2008

牛肉麵用煨的果然是王道!

禮拜六一起來,應該說是先被老爹轟炸過後回頭睡回籠覺一小時候起來,時間已經一點多了,老媽留了個字條說午飯我自己下個麵解決吧。

下麵不是太大的問題,湯頭才是問題,湯頭我不會準備也不會做,通常都是看我老媽留給我什麼湯水就怎麼解決。走進廚房一看真不賴,老媽留了一小鍋之前煮的紅燒牛肉湯給我下麵。

往常對我來說,這個下麵的作業方式非常簡單,找到麵條,煮水,下麵,和湯之後就一切就緒可以開動了,但是今天我卻不知道從哪裡來了個靈感,想說做一點點的變化好了。

說是變化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我不太會做菜這些的也變不出什麼,就只是做類似煨麵而已。

不過說是煨麵卻不是把麵條從生的就丟下牛肉湯去煮,因為我不喜歡生麵條直接在湯水裡面煮軟的時候,上面的麵粉會溶解到湯水裡面變成類似勾芡的效果。我是先把麵煮熟,但不悶麵,同時開火煮小鍋裡面的牛肉湯,就這樣再把麵條撈過去攪拌一下,蓋著蓋子稍微煮到小滾就可以吃了。

把麵條混進牛肉湯裡面煮一下,煨一下之後的味道,真的差很多。以往我自己煮牛肉麵吃只會覺得牛肉湯是沾在麵條上吃進嘴裡,麵條一咬開就會沖淡掉牛肉湯的香味,但是這樣煨過之後,雖然麵條犧牲了嚼勁,但是卻吸滿了牛肉湯,送進嘴裡咬開來,麵條裡面的水分都是燙燙的牛肉湯香味,這才叫徹底的牛肉麵嘛!!

不過這個煮法對我來說有一點小問題要克服。一來是整碗麵都變得太燙,我怕燙吃得很痛苦但又停不下來等他冷。二來是牛肉湯收進麵條裡面的速度要掌握好,今天只差一點點就變成乾拌麵了牛肉。

也許下次要這樣煮之前,先把一點湯盛出來做煨麵用,其餘的才用作湯麵的湯底好了。

曾經看電視播出日劇「美食偵探王」的時候(我比較愛看原著的漫畫-大胃王偵探)聽到飾演主角的東山紀之講了一句台詞,他對同劇演出的小童星說:日本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種口味的咖哩。

這句話是反應小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一般的平民家庭從不准吃獸肉到可以開始大口吃豬肉牛肉的時候,就是靠從國外(好像是英國軍艦)傳來的咖哩這種東西來幫助人民接觸獸肉。

吃肉有這麼難嗎?

其實對當時的小日本來說有難。因為以平民來說,大概有一百年左右家中都只有吃魚肉沒有吃獸肉的習慣,獸肉特有的口感跟一些野味(腥味)對當時的小日本來說也是難以下口,更遑論說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這種事情了。

這時候不知道是誰很厲害,看上了咖哩這種把蔬菜切碎加上把肉也切碎一起燉煮的料理方法,而且咖哩內又用了大量的各種辛香料調味,把獸肉的臭味也蓋掉了,就這麼把珈哩引進了日本,也順利的推廣開了吃獸肉的風氣。

我今天吃的牛肉麵也是有類似的文化背景。

想我這早年在火車上被人罵外省狗(我當年回這人一句「汪汪」)的外省家庭第二代,跟台灣這裡最沒有距離的一到料理,大概就是牛肉麵吧?!

據說台灣的牛肉麵,在華人世界是一絕,也是台灣這邊獨有的料理。聽說台灣的牛肉麵發源自高雄岡山,然後就一路傳遍全台,甚至後來連桃園這邊也成了牛肉麵的一大重鎮。

我們家中的牛肉湯的煮法,走的是蕃茄牛肉這一路,印象中糖跟蕃茄不能少之外,辣椒下的不多,不過薑、紅蘿蔔、馬鈴薯這些也絕對不能少。牛肉的話用的好像是以牛腱肉居多,這邊的肉有油水,煮出來的湯才會覺得有充實感。一鍋煮出來用不了太久,煮好之後也還可以加肉繼續煮。

味道上來說偏甜帶一點點小辣,湯水的香味非常濃烈,若是馬鈴薯下的多,還會有馬鈴薯融化在湯水裡面後產生特有的類似奶油香與濃稠感但又不至於濃稠的好像勾芡那樣。吃了一輩子都覺得好吃,雖然說老媽老姨有時候一個煮太甜一個煮太辣,但是就像日本家庭的咖哩一樣,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種牛肉湯(麵)。

標籤: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