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12, 2009

角松敏生 歌曲與樂手(下)

記得我曾經跟朋友說過,我說我喜歡有旋律的歌曲,但是現在的歌曲為了求取快速的朗朗上口,大多是有節奏沒有太多旋律了。

我想旋律大概就是我把這篇硬是多掰一篇「下」的原因吧。

以我個人而言,我為何特別鍾情於歌曲的旋律部分呢?

在我的認知裡面,我覺得一首歌,有旋律才有機會流傳的久,才有機會烙印在許多人心靈的角落裡,不時的拿出來回憶一下。

而角松敏生的歌,有相當的程度,旋律性都很重,這點可以從他三不五時就把以前的歌曲改了編曲之後放在新專輯裡面來賣看的出來。而這一篇也會簡單的舉出類似的例子。

先來第一首當作例子:take you to the sky high
陽光男孩版


演唱會HIGH咖版


之前有說過,「take you to the sky high」這首歌幾乎是他演唱會每次必唱的曲目,已經進入他個人芭樂歌等級的一首作品。

而這首歌早期的編曲來說,就是完全反映出角松敏生的特色之一,陽光與大海,也就是充滿了一種海灘男孩朝氣的特質。所以整首歌聽起來就是非常的健康,清爽。

而後來的演唱會版本,我想多少因為有考慮到演唱會演出的效果,編曲的編制大了之外,習慣性的擺在演唱會快要結束時演唱,也改變了這首歌前奏的部分。

早期的版本來說,這首「take you to the sky high」的前奏算是比較循序漸進的,就好像你開車通過一條長長的椰子林隧道,沿路有從葉隙灑下的陽光讓你覺得某個地方快到了,接下來等到人的聲音一進來,就彷彿是車子上灑著越來越多的陽光,然後車子就衝出了去,海灘就在不遠的前方。

但是後期的演唱會版本來說,前奏直接改了。改成同樣充滿了陽光沙灘的氣息,但是不同的是由一陣輕快爽朗又有力的鼓聲做起頭,同時整個前奏也改短了。這個安排可以讓聽了將近三小時演唱會的聽眾們在此時可以動動身體,搖搖舞姿活動一下。

接下來第二首:「melody for you」
古早薩克斯風很俗版


演唱會精簡靈性版


其實就如我標題下的一般,也許當年出CD的時候有其時空背景,又或是當年流行那樣子編曲,總之現在聽來,這首歌早年的版本一開始的薩克斯風真的給人一種「那卡西」到不行的感覺。

整首歌為了要給薩克斯風表現的能量而壓抑了keyboard的空間,但其實我覺得keyborad編曲時選用的音色,反而是比較適合這首歌的主旋律的。

到了後來的演唱會版本,其實仔細聽keyboard的部分沒有太多改變,但拿掉薩克斯風後keyboard整個明顯的強調出來,同時搭上明快的鼓點以及一些吉他作為陪襯。一首原本就挺芭樂曲風的抒情歌終於被還原了回去,洗去了早期濃厚的一股俗味。

角松敏生的歌聽多了,其實會發現他的樂風早期比較多元,有聽起來會讓你搞錯以為是「久保田利生」那種很R&B的,也有諸如下面這首歐陸舞曲風格的。

第三首:「girl in the box」
古早陽春歐陸舞曲風


雅痞鋼琴弦樂抒情風


我想那個歐陸舞曲版的氣味,聽前奏應該就很明顯了,明快銳利的電吉他跟其他帶電樂器的組合,整首歌非常流暢不拖泥帶水的節奏,也無怪會在青木智仁與淺野詳之還在世的時候,被選為演唱會必唱HIGH歌之一。

尤其是這首歌的演唱會表演版本,基本上是從角松敏生大叔宣布「解凍」音樂活動後,名為「He is back 1998」的演唱會版本就開始有固定的表演風格了,整首歌有許多橋段設計給貝司、吉他、鼓手及鍵盤去表現,是一首可以玩得很高興的歌。可以點這裡出去看看1999年的版本

而這種歐陸電音風格的歌曲,甚至還延伸到了寫給中山美穗的另外一首舞曲「catch me」中。
現在聽起來很俗的-中山美穗 catch me


之前也說過了,由於青木智仁(貝司)跟淺野詳之(吉他)分別已在2006年與2007年先後辭世的關係,也因此在角松敏生 歌曲與樂手(上)這一篇有說過,20週年演唱會的那個版本從此已是絕響。但是很妙的是在角松敏生於2006年底的「Performance 2006“Player's Prayer”SPECIAL 2006.12.16 NAKANO SUNPLAZA」這一場演唱會中,又另外把這首歌做了一個抒情的、慢版的,帶有濃濃雅痞風格的鋼琴編曲版。

由於我很常聽這一張演唱會的關係,尤其是一個人騎腳踏車的時候都會刻意的停下來聽完這首歌。聽著聽著,其實會覺得這首歌後來的鋼琴與鍵盤的編曲版本,由角松敏生娓娓唱來,是有那麼點悲涼的體會。

雖然我並不懂歌詞在描述些什麼,但是想想從他二十週年紀念前就開始固定以熱鬧活潑表演型態演出的一首歌,才過了不到十年的時間,或許就因為樂手的辭世而將編曲改為這種慢版,也算是一種憑弔與不勝欷噓吧。

前面還有說到,角松敏生早期的曲風,還有那種帶些R&B風格,聽了會誤以為是「久保田利伸」的歌曲,這裡也列上兩首。

很R&B的一首:august rain


還有這一首,不算走R&B調調,但我第一次聽真的以為是久保田利伸在唱的抒情歌:june bride


差不多了,也掰不出來什麼了,就寫到這裡打住吧。

標籤: ,

2 Comments:

At 7:58 下午, Blogger 年公 said...

我對樂理並不是很懂,但是對音樂有強烈感覺,同一首歌不同版本立即就能發現。我認為,同一首歌在演唱會必須有不同的編曲,這是因應整個演唱會氣氛和時空限制的考量;以角松的20週年演唱會為例,さよならなんて絶対言わない這首歌和あるがままに專輯中令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感覺,我是先聽專輯版本,才聽過演唱會,如您有注意,演唱會版在接近結尾時,是由薩克斯風來作為ENDING,使得這首歌更讓人喜歡了。再推薦您另一首,T's BALLAD專輯中的WAVE,它是接在第一首歌STILL I'M IN LOVE WITH YOU之後,這個版本比先前Sea Breeze專輯的第八首WAVE表現得好。就像T's BALLAD中的RAMP IN的編曲表現也輸給後來的「角松敏生1981-1987」專輯中同曲一樣,先前的唱法不夠精練,不夠感人,好像在「逼歌」。「角松敏生1981-1987」的RAMP IN比較接近20週年演唱會版本,精緻多了。

 
At 12:21 上午, Blogger 灌歪的香腸 said...

我是聽多了角松敏生被人丟在youTube的演唱會片段,以及我自己有的唯一一張專輯中發現,他還挺常把以前的歌拿回來重新編曲演唱。

撇開說他偷懶(玩笑)的部分,我發現這些拿回來重新編曲演唱的歌曲,也許不同於時下歌曲常流於只有節奏沒有旋律的關係,透過新的編曲總是能獲得一些新生命吧?!

我也來推一下:
角松敏生 もう一度・・・and then 1988 8cm CD ver
角松敏生 もう一度・・・and then 2005 Fanka coustics Live ver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