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21, 2008

「兩晉家聲遠」,我不嚴謹的譜牒學 (上)

預計寫個上、下兩篇,但也有可能變成上中下三篇,想到多少寫多少...
資料的來源大多來自對岸的一個網站「王氏源譚

會寫這幾篇,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提醒自己不忘本而已。
雖然說現在的社會風氣流行「去中X化」這樣的族群融合口號,還有刻意炒作的所謂的「新台灣之子」這樣的社會現象,但是對我這個某些政客口中的「外省第二代」來說,我生於斯長於斯之餘,說我是外省人我不能否認,因為我的基因裡面還真的找不到來自台灣這裡的血統。你要說我是台灣人,我更不能否認,我在台灣長大的啊!

不過我的老爹老媽他們就沒有這麼廣域的定義了,因為他們很苦命,當年為了躲避戰亂跟著政府來台。一輩子在台灣工作繳稅,老了沒事還被人說有18%(真沒,我家是商人)。但畢竟我是他們生養的,所以回溯一下自己的家族起源於何地?顯赫於何時?我從來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可以的。
(不過我沒太厲害,只找了我父親這一系的家族資料,我母親那邊的...再說吧)

先解釋一下「譜牒學」是啥子好了。

譜牒學沒什麼深奧的,就是研究家譜族譜的一種考證學而已。古今中外都有人在做類似的研究。之前還印象中有一個外國人很厲害的花了父子兩代把聖經中的所有人物的譜系都研究出來。

那我為何說我對我家的譜牒學研究是「不嚴謹」的呢?一來是我這是一時興起稍微在網路上找資料來看的,講的對不對我沒把握,還有的是有一部份的資料是來自我老爹告訴我的,所謂的「口傳歷史」。
那既然是這種家族內的口傳歷史,我就更不能保證有多準確了,畢竟講了白話所謂的口傳歷史就是「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告訴我爸爸,我爸爸再告訴我」的事情。

我想有在看我BLOG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灌歪的香腸本人姓「王」。對,王建民的王。但是我跟王建民有親戚關係嗎?我不知道ㄟ,可是我跟王建民同一個祖先嗎?我不能說沒有可能喔...

先來看一下「王」這個姓氏的由來好了。

根據我找到的資料上講的,王這個姓氏的由來大約有八種;
  1. 出自媯姓,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
  2.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
  3. 出自子姓,為商朝王子比干之後;
  4. 歷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麗(今朝鮮)的開國君主王建,西魏王頻氏之祖王雄,鉗耳氏之祖王季等。
  5. 王者之子孫多號王氏,常以為姓。
  6. 賜姓,如漢代燕王丹的玄孫嘉,王莽時被賜姓王;
  7. 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 王保義、原名劉去非,皆冒姓王氏,
  8. 歷史原因,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我也不知道到底哪一種是「最正確的」,但是至少以上八種是比較能夠讓人接受的考據結果。我個人是比較常聽到其中的大約是一到七種。第八種的說是戰亂時逃難改姓王其實有點好笑,因為王姓的族人通常在承平時期通常都是大家族,一旦發生戰亂這些有錢人都是第一個被洗劫的對象,所以改姓王來逃難不是有點擺明了給人知道我很有錢?

好,由來就先在此打住,畢竟這是太「上古」的事情了。我這次的重點放在有史可考後,王氏族人的發跡與分支上。

那我的文章中不會我也懶得寫到太多的王氏分支,只會講跟我本家有關的「三槐王氏」、最大宗的「太原王氏」、以及最顯赫的「瑯琊王氏」。
(瑯琊也有人稱為琅玡。瑯琊音同"郎爺",琅玡音同"郎訝")

其實可能是成長的環境的關係,我從來都不曾疑惑過為何姓王的人,為何要有一狗票的分支出去?

我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關係,家裡來往的人都是些老外省人,一來聽他們的家鄉話聽了不少,二來聽他們講起自己家鄉的事情也不少。長大之後就發現,好像這些當年的老外省人都重視一個「宗家」的觀念,都會有意無意間提到自己家的宗家源自何處,自己家又是分家後稱為什麼名稱。

聽多了也習慣,因為這有點像是宗教上我在哪間廟出家,或者我來自那個教會一樣。在外頭的廣大世界兩個不認識的人見了面,彼此間因為這樣的關係找到一個共同點,總是親切一點。所以我看所謂的宗家與分支,其實就很像是搞政治的要組黨,公司裡面要分派系,連當流氓的還要分山線海線縱貫線一樣吧。

那麼就好比上述的組黨、分派系、分山頭一樣,通常都是有「某些共同點」的一群人中,有一個或少數幾個特別的有才幹、有謀略或拳頭大,追隨著這些人的其餘人,就弄出一個名號出來稱呼自己的所屬,切割出與別人的不同。

以家族譜系的分流來說,這中間可能起先是因為地名而分流,例如王氏有因為地理環境而被分類的「王氏二十一望」。
所謂的天下王氏二十一望,此名詞來自南宋的時期的儒者-王應麟。望者乃古時稱呼一個郡中的望族而稱呼為「郡望」。南北宋前的地政規劃一個郡為一個行政區,好比現在的一個省的單位。

或是到了後來因為時勢的變化,分流的家族壯大之後,因為著類似高門大閥這樣的派閥心態,才又繼續的分流出去。好比說我的宗家三槐王氏,從沒列進自古習稱的王氏二十一望中,因為三槐王氏不是因為地名而出名的。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王氏的兩大分支太原王氏與瑯琊王氏。至於我宗家的三槐王氏因為發跡的時間點較晚,通常歷史以時間先後做描述,所以就擺在這兩者之後介紹。

以王氏族人來說,基本上都源自同一批祖先,發跡於山西太原,所以這一批人在後來被稱之為「太原王氏」。但是有多後來呢?時間上的考據一直到了魏晉南北朝乃至於唐朝才真正的有名顯赫了起來,被人知道姓王的人有一票叫做「太原王氏」。

而太原王氏的開山基祖以「傳說中」而言,通常都認為是「周靈王太子晉」這個人。他在因諫被廢為庶人之後,為了不要子孫忘記他們來自於皇族,因此以當時最大的統治者頭銜「王」作為後人的姓氏。(嚴格說來該時只有「氏」)
但在「史實上」被認定而太原王氏開山基祖的,叫做「王霸」。是有歷史「可確認」的太原王氏第一位名人,相傳是周靈王太子晉的九世孫。有名於東漢時期,被光武中興的東漢光武帝劉秀所重用,當官的。

那另外的一票「瑯琊王氏」又是怎麼冒出頭的呢?
相傳瑯琊王氏與太原王氏的祖先相同,但從名稱上可看出居住地的不同之外,最大的不同點是在考據中,認為瑯琊王氏的開山基祖是西漢的「王吉」。

王吉是西漢昭帝、宣帝時期的人。他這一家有別於當時的人,他是當年漢武帝「罷百家、獨尊儒」政策下的第一代儒人門地世家,因此在當時來說,他是當下政治養分最大的一票受益者。
據推測也由於家世因為儒學而顯赫,使的瑯琊王氏這一脈的後人,對於教育都非常的重視,乃至於之後的數百年這一脈王氏族人不是出大官就是大將軍,要不就是琴祺書畫樣樣皆通的才子,其後人在歷代王朝中顯赫的地位與程度,都不是太原王氏這一脈可以比的。

這兩個王氏的分支,最主要的差異點就是在兩個時間上。
其一瑯琊王氏的開山基祖早在西漢,先於太原王氏的開山基祖起於東漢。
其二則是瑯琊王氏顯赫有名起於西漢綿延於其後約七百年間,但太原王氏通常認為是直到唐朝才算奠定門閥的地位。
兩者的地位無論誰高誰低,一直到了北宋左右才面臨的三槐王氏的挑戰。

但有句俗話卻說:「天下王姓出太原」又是何故?

推測原因還是出在太原王氏這一脈「相傳」最早的先人是前文說過的周靈王太子晉的關係,硬是把太原王氏的發跡時間點挪到了瑯琊王氏的前面去。而且後世還有很多不知道到自己源出哪個系統的王姓後人,索性就把自己歸進聽起來比較老的太原王氏裡面,也無形的壯大了太原王氏的人脈。

這一篇就寫到這裡。三槐王氏會集中在下一篇來講。

標籤: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