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日本行-3月19號 – 吉卜力美術館
飯店 (坐電車)-> 三鷹市(三鷹站)吉卜力美術館 (走路)-> 吉祥寺井之頭公園(吉祥寺站) (坐電車)-> 回飯店不小心昏睡 (走路)-> 東新宿探險與男人本性自動導航之歌舞伎町
吃完早飯早早出門,但我這笨蛋在離開飯店的時候發現忘了一樣東西,
那個麻煩的吉卜力美術館的門票兌換券。
吉卜力美術館的入場是很特別的。
外籍人士不能當天買票進場,甚至是日本本國民眾我也不確定可不可以。
總之外國人進場,
要先在自己國家內透過旅行社先訂一張符合人數與進場時間的兌換券,
台灣的話基本上是透過東南旅行社,但其實別的同業也可,
他們會去想辦法跟東南旅行社處理。不過要注意,要訂這個門票,
是需要護照號碼的。
好吧,忘了就只好趕快跑回飯店去拿,還好只是剛出飯店門口,
但是小腿上有個出國前撞的傷,就在我急忙的跑動間裂了,真痛!
跑去新宿車站的路上天氣還是冷的要死,
一進新宿站還好我前一個晚上有稍微來探過路,買了車票進了月台,
跟台北的捷運的流程不會差太多。
但是日本的捷運票是類似紙張的那種,不過背後看的出來有磁帶。
而且車上的門口那邊,也有電子螢幕用日文漢字、片假名、英文顯示下一站的資訊。
由於我在出門的時候,稍微的比我預計的晚了一些,
因此在我快到三鷹站的時候,就拿起旅遊書起來看,
上面說轉乘巴士在三鷹站的南出口,這時我就很天兵的拿起了我的指南針,
在電車門到站的時候,拼著老命的往南方衝去,但沒想到根本用不著,
因為三鷹站算小站,本身是南北狹長的造型,出去不是北就是南,
完全沒有新宿站那種四通八達。
而且南出口雖然好找,但是門口卻不是通向轉乘巴士站那邊,
所以跑得再快也是枉然。
順利的坐上了轉乘巴士(很多人),大概開了沒有10分鐘就到了吉卜力美術館的門口。
真的很可惜的說。我這裡的照片也都是館外的,先看個幾張再來說說裡面有啥。
美術館的入口
入口左方的建築物就是本館
黃色的房子是美術館的咖啡廳兼餐廳,右邊的帳棚則是露天咖啡廳
這些都是來郊遊的小朋友與家長
吉卜力美術館有什麼好玩呢??
去的人若以為他只是一個展示宮騎峻歷來動畫上的豐功偉業的人,
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吉卜力美術館的好玩就在於充滿的「人性與童趣」。
先說說何謂人性的部分?
由於三鷹市算是東京近郊的鄉間,路上的房子都不高,
多半是三樓左右,一戶一棟的格局。
可是吉卜力美術館本身不可能太小,他是一棟挑高四層樓左右的建築物,頂樓還有一個大雕塑在,
擺在三鷹這個鄉下地方怎麼看都是一個巨大,
可是這個人性的巧思就在這裡出現了,美術館的一樓他放在地下一樓,
就是在平地上直接挖個大洞,把吉卜力美術館種進去。
如此一來美術館雖然不小隻,但是因為一樓整個掩沒在地下,
所以遠遠的從街道看過來,美術館雖然顯眼卻不會顯的龐然大物。
這張拍照的地方,鏡頭的方向是一樓平面,我站在地下的位置
再來是童趣的部分,那可真是說不完。
美術館的一樓進去,有一個戲院。裡面好像有三部短片輪撥,
我去的場次是碰到一個全新的主題的短片,是水蜘蛛與水蝇的愛情故事。
還有就是在戲院的旁邊,有一個動畫室。
這個動畫室的門口有一面牆,牆上的是類似歐式建築的窗戶,
窗戶打開就是宮騎峻歷年來的動畫作品,甚至有些地方打開來裡面還有卡通場景的模型。
順著走進去就會看到一個非常明確的主題,動畫的誕生。
吉卜力美術館的一個精華就在於此,他把動畫的誕生先用紙稿講解一次,
接下來是可能很多人都看過的一個24格動畫圓桶的電動模型,
後面還有更大的以劇場為布景的動畫片示範。
在這一段的區域上,可以看到動畫如何透過視覺暫留讓人看到,
也可以看到許多用黏土或木板做成的人物肢體動作解說,
還有例如說動畫片背景的景深是怎麼產生的等等,製作得非常用心。
走著走著就會看到一排排用黏土製作的人物分解動作,
但是成列的數量相的多,幾乎是一個動作在一秒鐘的分隔數量,
原來這是一個接下來就會看到的立體動畫的解說。
立體動畫是透過一個巨大的圓盤上,擺放了剛剛說的分解動作,
啟動之後圓盤以一定速度旋轉,這時四周燈光打暗,
用每秒18閃的燈光打在圓盤上產生視覺暫留,
一個用立體模型做出來的動畫片段就產生了。
整個美術館的內部都是以木頭為主要的裝修,一樓看完上了二樓,
這裡的主題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工作場景。
裡頭有工作人員的桌子,工作室的道具與布置這些,
不過有些看的出來有刻意的處理的比較適合小孩子觀賞,因為有些道具不可能那麼矮小啦!
大致上來說,二樓就是描述吉卜力工作室歷史的展區,
很多動畫的手稿都可以在這裡看的到,對動畫內行又熟悉吉卜力系列作品的人來這裡,
算是撈到寶了(我也是)
三樓的東西我比較沒有認真在看,因為主要都是與國外的作品聯展的東西。
有黏土動畫(一個偵探與他的狗那個),還有一個是很特別的「油畫」動畫。
至於四樓若我沒記錯,鼎鼎有名的龍貓公車遊戲間就在這裡,
每個小孩子都想進去玩。不過請排隊。
在四樓的另外一側,就是我此行的重點之一,幫小朋友買玩具。
四樓的這裡是專門販賣紀念品的,雖說可能外頭也有賣,
但我難得來日本一趟只能抱著有殺錯無放過的決心,先買了再說。
一個姪子,一個姪女,一個外甥女,三個人要的東西還不少錢,
買了一台紅豬的模型飛機給姪子,一隻龍貓的布偶給姪女,
再買一副天空之城的拼圖給外甥女,還外帶一人一支小黑炭吊飾。
老姐的也不能忘,買了一支攪拌棒,上頭是吉卜力美術館的標誌。
另外看到一支ZIPO的打火機,上頭有我最愛的天空之城的圖樣,
忍不住的難得的買了這個不在計畫中的小東西。
吉卜力美術館大致上就是這樣玩了一個早上,上下樓走的有點累,
但是跑到館外還有些漏網的沒拍到。
天空之城的神秘石碑
天空之城著名的機器人銅像,做得相當精細
屬於女主角一族人的忠實僕人
我想吉卜力美術館絕對適合觀光客來此一遊,即是你今天是個對動畫沒興趣的人。
館內的一些展覽物絕對的都可以勾起你的好奇心,
而這一切其實沒有什麼訣竅,就是「用心」兩個字而已。
進館先用短片或精彩的動畫誕生過程吸引你的目光,
上了二樓給你看吉卜力工作室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的累積起來,
仿真的工作室裡面甚至連堆滿煙屁股的煙灰缸都有。
三樓則是吉卜力美術館與世界各地的動畫作品交流,品質上絕對的精挑細選。
四樓一方面讓略嫌靜態的展出內容讓小朋友有發洩精力的地方,
也不忘了訪客「乾洗」一番。
而頂樓的兩個雕像更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其實就算不拍那兩尊雕像,
往旁邊與連接在一起的井之頭公園取景也是好選擇。
用心的地方還不止這些硬體的建設。
我走到最樓上的雕像處,發現他頂樓的「泥土地」其實是「木屑」喔!
為何要捨泥土要改用木屑?很簡單,因為輕便又容易吸排水,
這對博物館的建築物本體在重量上絕對是一個減輕的作用。
甚至一個氣窗的蓋子也是用博物館的卡通圖案
甚至於連地點都讓人感覺到什麼叫用心?
博物館當初聽說設立的時候,就是要與一旁的井之頭公園溶為一體,
這點實際上看來算是頗成功。
一來博物館內的樹木又多又大,與一旁井之頭同樣為數眾多的樹林相當協調,
再來就是博物館玩累玩完之後,旁邊的井之頭公園就是最好的休息去處,
在櫻花裡頭散個步,吃個便當都是非常愜意的選擇。
所以下一篇就會來講講,順道走去的井之頭公園。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